“微信文字讨好症”引热议,“好好说话”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发布时间:2025-01-10 13:20:26 来源: sp20250110

  □闻仃

  近日,“微信文字讨好症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等词条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所谓“微信文字讨好症”是指在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时,通过添加语气词、使用表情符号以及调整语句结构等方式,如“嗯嗯”“好哒”“好的呢”,并辅以表情包,以营造出更加友善、轻松的交流氛围。

  有观点认为,“微信文字讨好症”有助于传递线上交流中的友好态度和相互尊重,但也有人指出,这已经成为职场中的一种额外负担,即“情绪劳动”。

  有网友将“微信文字讨好症”分为四级。第一级,喜欢用叠词,让语气变得柔和可爱;第二级,喜欢用语气词,不说“好”,一定要说“好哒”,不说“对”,一定要说“对滴”;第三级,一定要加“哈哈哈哈”,两个不行,三个不够,一“哈”就得“哈”一串,用以化解尴尬,防止别人的话“掉在地上”;第四级,一定要加一个有趣的表情包,并且由自己来说对话的最后一句。还真的挺复杂的,如果对话双方都是重度的“微信文字讨好症”患者,都抢着要说“最后一句”,那这个聊天岂不是没法结束?这样的聊天,或许一部分人认为,信息量会变得很稀薄,人当然也就会耗得很累,感觉像是“病”了。

  在这个时代,人人或许都有点“病”,有些“病”本来没觉得是病,讨论的人多了,上了热搜了,也就成了“病”。“微信文字讨好症”就是这样一种“时代流行病”,流行于职场,泛滥于网络,不关乎生理上的痛苦,却也给一些打工人带来了真实的烦恼。谁又能说,心病不是病呢?

  有病就得治疗,治疗就得对症,所以,要讨论“微信文字讨好症”,就得先搞清楚病根在哪儿。

  其实仔细想想,人际交往是人类所必需的心理需求,所谓的“微信文字讨好症”,如果只是线上聊天时说话可爱点、轻松点,的确没必要当成一种困扰。线上纯文字的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比,少了许多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元素,看不到表情,也没有肢体动作辅助,所以加一些语气词、表情包,确实可以让聊天更轻松愉快,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属于非常基本的社交技巧,没有什么成本,无须消耗太多脑细胞,何乐而不为呢?

  病根不在于交流的方式,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不可忽视的是,的确有一部分人是对于人际交往非常敏感的,特别担心被误解,特别怕应对不得体,但却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人际交流,于是在“讨好”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感到疲惫和内耗。这才是“微信文字讨好症”被视为一种“互联网综合症”,被广泛讨论并寻求解药的根由之所在。

  究竟会不会因为这种现象感到困扰,与每个人不同的处境有关,也或许是过于便捷的通讯带给生活的一些“副作用”。但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渗入生活每个角落的当下,想要彻底脱离线上交流几乎不可能,要想“药到病除”,唯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这些可爱的、亲和的、幽默的表达方式,单纯视为润滑人际关系、承载情感和态度的“说话之道”。这种“说话之道”作为一种可习得、可模仿的技能,借助网络语言独特的个性化表达,相信还是可以提升交流的质量和效率、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好感。

  总而言之,真诚才是对抗内耗的最好武器。所有矛盾与纠结往往源于对真实自我的忽视或压抑。真诚地面对自我,能够减少内心的自责和焦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自信从容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他人,也能更准确地传情达意,减少误解和猜疑,激发信任和合作,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情感纽带。

  那些习惯性发出的“好哒”“哈哈哈”和精心挑选的表情包,如果是出于真诚交流的心态,那么便不是“讨好”,只是交流中的“润滑剂”。只要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自然就能拒绝内耗,着眼当下,学会好好说话,并享受交流的愉悦。

  (作者是资深时事评论员)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