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赋能 强化政务服务 深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1-10 14:28:17 来源: sp20250110

  2023年,深圳口岸紧跟国家战略所需和城市发展所向,充分依靠“口岸城市”优势,口岸、海关、商务、交通、边检、海事等单位联合发力,不断创新通关查验模式,优化通关服务,加快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以“智慧口岸”为先导

  推进数字化转型

  继202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企业空运业务“一次录入、一单多报、一站获取”后,深圳口岸不断优化完善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今年在平台新增了检测报告查询模块功能,企业简单通过检测编号、手机号即可查询检测进度、查看报告并打印,有效减少企业线下跑腿次数,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同期,创新推出深港“无缝清关”应用,2023年1—10月,深港无缝清单单量超3500单,累计单量超5500份,超过2022年全年完成单量。

  提升通关物流链供应链

  安全畅通水平

  2023年1—10月,深圳港新增9条组合港航线,累计开通36条组合港航线,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9个城市组合港航线的全覆盖并延伸至粤西地区。1—10月,在“组合港”模式下,共监管进出境集装箱25.3万标箱,同比增长43.2%。创新“共享代码+水路调拨”模式,“枢纽港—支线港”间全天候快速流动,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66%。

  8月,深圳海事局与广东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签署《船舶“不停航办证”合作协议》,在全国海船转籍“不停航办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适用范围至广东省内转籍的内河船,并于9月起正式推行省内船舶转籍登记与检验同步办理、无线电证书便捷办理和现有船舶初次检验提速等额外服务。

  结合深港融合发展趋势,市口岸办以优化功能布局、增强口岸能级为重点,推进深港跨境基础设施“硬联通”。新皇岗口岸正在紧锣密鼓重建;罗湖口岸升级改造和沙头角口岸重建前期工作、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专用口岸、港深西部铁路口岸、福邻口岸规划正加快推进;深圳湾、莲塘口岸鲜活冷链查验设施工程已组织实施;南澳码头口岸正在陆域施工,前海口岸、梅沙码头口岸正在开展前期规划研究。

  积极推进口岸“软联通”,创新优化口岸通关查验模式。深港双方已确定皇岗口岸重建采用“一地两检”模式,探索实施更高效便捷的新型通关模式;罗湖口岸以改造为契机,探索“常旅客计划”试点口岸,为经常来往两地的科研人士和商务人士提供通关便利。

  多措并举便企利民

  政务公开口岸管理双提升

  推动对企政策宣传常态化,市口岸办打造“深圳口岸营商环境讲坛”宣讲品牌,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措施,提升企业应对跨境贸易新形势与新业态发展的能力,今年已举办线上线下宣传会9场。深圳海关同步运用“深数半月坛”云课堂操作培训、“深圳95198”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涉企政策宣传培训,联合海关四家技术中心、关区职能部门通过“深数半月坛”云课堂开展宣讲培训108场,通过“深圳95198”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关资讯相关推文417篇,持续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操作指导、热点答疑等服务,广受企业好评。

  积极推动“政务公开+业务”信息公开工作创新,着力满足群众交流互动和在线服务需求,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口岸管理业务工作效果双提升。把市民普遍关心和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告“7·9”文锦渡口岸沉降、“9·7”特大暴雨侵袭下莲塘、文锦渡口岸暂停通关等信息,以立足口岸现场运维、及时发送通关提醒为基本原则,全力做好舆情引导和应对,以短视频形式多做宣传、做好回应,拉近口岸与市民、通关旅客的距离,展现口岸新精神、新力量、新形象。

  市口岸办于7月起在陆路口岸现场全面铺开通关便利化评价工作,供出入境旅客、跨境货车司机以及口岸工作人员填报口岸通关满意度评价、反馈问题及提出意见建议,畅通意见建议反映渠道。截至10月3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7445份,梳理合并有效问题及意见建议2073个,通过前期数据筛选分析、问题建议分类处理、定期输出评价报告的方式,建立起收集—处理—评估的“全闭环”机制,积极解决通关市民反馈问题,推动口岸管理从单纯的政府发力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