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2:28:54 来源: sp20250101
核心阅读
江苏省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梯次性培训。借助智能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员工提升技能;针对新兴产业,探索订单式实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快学技能、顺利就业。
打开电脑、登录界面、查看数据……每天早上8点,江苏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板材事业部宽厚板厂首席操作师黄龙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全流程智能制造平台,了解昨晚设备运行、生产效率、能耗成本和质量管控情况,如同一名“数据管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轧钢的过程被“搬”上屏幕,黄龙的工作场地也“搬”到了屏幕前。
制造业升级带动从业人员一起转型,这是江苏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一个缩影。
江苏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制造企业要什么、一线职工缺什么”,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体系,提升劳动者先进制造技能水平,推动培训资源向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产业技术工人生产必备环节集中。两年来,全省开展制造业技能培训81.9万人次,促进技能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度契合。
企业转型带动老员工技能升级
作为一名轧钢工,从2001年进入南钢工作,黄龙不怕苦不怕累,在500多摄氏度的钢板旁观察、卡量、记录,一站就是几小时,在近20年里练成一身好手艺。时间到了2020年,他的职业生涯却迎来挑战。
这一年,南钢开始建设“智慧运营中心”,通过生产流程再造,让工业大脑和智慧算法辅助决策,助力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数字化改造中,传统的操作被优化提升,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岗位和新的技能要求。“我们对智能制造感到陌生,不知道自己能否跟上企业发展步伐。”黄龙坦言,就在大家既担心又迷茫的时候,公司给员工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会带着老师傅学习新技能、一起转型。
“培训分两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南钢板材事业部设备处数智化开发室主任沈延祥介绍,理论学习阶段,公司邀请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从智能制造的内涵讲起,对标国内先进企业生产线,带着员工实地学习,增长知识。
在实操环节,黄龙等老师傅深度参与数字化改造示范产线项目,边干边学。“我们在生产中的动作、时序、轨迹等,被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建模生成标准化操作指令。”黄龙说。
黄龙介绍,和过去温度高、噪声大的环境相比,如今在安静敞亮的远程操作控制中心工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而生产效率快速提高。
“数实融合与技能提升同频共振。”南钢人才发展中心主任仲崇波介绍,去年热轧产线年产突破160万吨大关,全年20次破月产、日产、班产纪录。2020年以来共培养出12名岗位生产骨干,3人被评为二级操作师,5人被评为轧钢工技师,3人成为技术管理人员。黄龙也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郭毅介绍,在制造业关键领域,江苏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两年来累计开展数字技能获证培训28.3万人次,深度赋能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技术工人转岗适岗稳岗。
订单式实训帮毕业生快学技能
“面试通过的那一刻,我激动极了。”今年22岁的陈国斌是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3月份已基本确定就业单位——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属于苏州市重点打造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小伙子坦言,去年秋招时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总感觉自己在技能水平上还有所欠缺。今年2月下旬,他经学校推荐,与近50名同学来到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参加毕业前的专项技能提升项目。
实训中心负责人刘振声告诉记者,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长,但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制约青年就业的因素之一。2023年,常熟市率先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运营模式,成立了省内规模最大的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为苏州乃至长三角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培训并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
针对不同生源,实训从两周到3个月不等,既有针对1家企业的,也有面向某个行业的。陈国斌报名参加的是汇川机器人项目。
“第一周是机器调试课,把公司生产线搬进实训基地。第二周是机械手与工业视觉入门课,相当于工作岗位的实际预演。”项目讲师刘东介绍,学生在校时已学习机械原理,也掌握了电器设备的操作,但大多数学校设备是教学式的,与企业实操中的工业级设备存在差距。机器调试课帮助学生完成从教学环境到工作环境的切换。机械手与工业视觉入门课,帮助学生从单向操作“进阶”到联合操作,触摸到工业实操中的前沿技术。
“实训项目帮助我接触到更高的平台、更理想的岗位。”陈国斌目前已转入汇川公司实习,6月毕业后直接入职,同来的同学也陆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人社部门强化培训就业导向,积极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模式。特别是聚焦数字职业、制造产业和平台经济,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有效贯通培训资源与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高校毕业生快学技能、高质量就业,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校企融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眼前的电脑屏幕上,呈现着一台设备的三维图像,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设备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别看设备外观平平无奇,但它其实是一款大有作为的智能线槽导轨切割机。
“结构设计绘制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最有挑战性的制造环节。”李昊介绍,这既是课堂作业,也是企业课题,自己对此干劲十足。
2022年夏天从常州技师学院毕业后,李昊入职江苏震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他感到自己技能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便向公司提出想要参加母校在当年9月开办的首届全日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高级技师班。
“适逢企业由电气类向机械类跨界转型。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等关键岗位,对高级技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江苏震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周荣俊介绍,了解到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后,企业主动为李昊报名,为他支付学费并发放基本工资,让他安心脱产学习。
智能装备学院授课老师王村伟告诉记者,本班学生有24人,除8名学员是青年教师外,其余16名来自各制造业企业。两年学习采用校企“双导师”培养、个性化定制课程,每周4天在校学习、1天在企业见习。教学案例都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标准。
李昊领到的课堂作业,就来自震旦公司的实际需求。
“公司在控制柜布线过程中,需要大量不同长度规格的线槽和导轨,传统办法切割精度一致性差、效率低,亟须开发一款智能线槽导轨切割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王村伟介绍,公司指定了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学校也选出精通机械结构及液压系统设计的学校导师,双导师与学员协同攻关。李昊在技改任务中激发出主观能动性,完成了全产业链、跨工种的复合型技能学习,将在毕业前通过考试获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成为企业急需人才,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江苏全方位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发挥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郭毅介绍,目前全省建成技工院校119所,学制教育在校生27.6万人,与1830家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2005个,共建实训基地1567个,建设129个数字技能类专业,打造40个与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匹配的品牌特色专业群,专业与地区主导产业匹配度超70%。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的7万名毕业生中,66%达中级工水平,34%达高级工及以上水平,制造类毕业生占总数一半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13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