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1:48:40 来源: sp20250102
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现场。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中方考古队员文臻在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所在地工作。 中埃联合考古项目组供图(新华社发)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自然科学与考古学交叉融合不断加深,科技正成为推动考古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埃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三维建模、人工智能、地质雷达等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助力考古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埃及——
三维建模技术复原孟图神庙
日前,中埃联合考古队结束了在卢克索孟图神庙区本季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
孟图神庙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的一部分。自2018年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启动以来,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为联合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保证了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次,中方团队对孟图神庙所在区域进行了地形图测绘、三维建模、遗迹绘图、遗物绘图、铭文拼接等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埃及相关法律法规,我们使用全站仪完成了遗址地形图的测绘,让遗址区内每一座建筑、每一处遗迹都能准确落在地形图上,为下一步研究建筑群的相互关系、空间布局和营建顺序提供了数据支撑。”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执行领队贾笑冰对本报记者介绍,在精确测绘的基础上,团队还使用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对遗址区内的建筑遗存进行了全方位拍摄,完成了对孟图神庙的三维建模,使这一古老建筑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复原。
遗址区内还出土了大量带有铭文和浮雕画面的石块,如使用传统拼接复原方法,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时很长。通过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对这些石块进行三维建模后,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拼接复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神庙建筑的三维模型和石块的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将石块复原到原来的建筑位置上,为神庙建筑的复原、复建研究提供了便利。”贾笑冰说。
埃及古迹众多,众多考古研究机构在此开展工作。随着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埃及考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意大利——
人工智能技术破译文物密码
不久前,“维苏威挑战赛”主办方宣布,一个学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译了一幅近2000年前烧焦卷轴上的文字内容,发现了一部此前不为人知的哲学作品。
公元79年,古罗马城镇赫库兰尼姆的一批卷轴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中被掩埋,18世纪这批卷轴重见天日,但由于高度碳化,大部分已无法阅读。2015年,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希尔斯的科研团队利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在不展开卷轴的情况下读取了其中内容。不过,由于用以书写卷轴的碳基墨水与卷轴纸张的密度相同,无法在成像中进行区分。
2023年,希尔斯等学者与一些企业共同发起“维苏威挑战赛”,发动更多人参与破解卷轴字符,成功者将获得高额奖金。全球多个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纷纷运用新技术参与该项活动。“维苏威挑战赛”联合创始人、美国硅谷企业家弗里德曼表示,挑战赛至今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喜,今年挑战赛的目标是解读4个卷轴中90%的文本。
人工智能技术正助力发现更多文化宝藏。意大利理工学院正在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发“文化景观扫描仪”项目,希望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地层深处的考古遗址。据项目协调人、意大利理工学院文化遗产技术中心主任阿里安娜·特拉维利亚介绍,该项目可通过红外线扫描图像、水文信息等,发现地下文物古迹的呈现规律,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设备研制完成后,可用于大型建设项目启动前的保护性勘探,也可识别非法挖掘古迹的行为,为执法机构提供参考信息。
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意大利全境有近5000处古建、博物馆和考古公园等受保护场所,仅国立博物馆内就收藏有约500万件文物。
特拉维利亚表示,考古学是最早拥抱新技术的人文学科之一,1973年开始定期举办的数字考古国际会议一直致力于促进考古与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交流融合,并且这种融合越来越重要。“事实上,如今几乎所有大学的考古课程都教授相关的科学和数字技术,它已成为考古人员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耳其——
地质雷达技术勘测文物遗址
在土耳其阿德亚曼省的内姆鲁特山,坐落着神秘的卡拉库什古墓。近日,当地文旅部门与安卡拉大学地质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对其进行全面勘测,以进一步探索和保护这座千年古墓。
据专家考证,卡拉库什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科马基尼国王米特里达梯二世为其母亲伊西亚斯修建,后逐渐发展成为科马基尼王族女性成员公墓。目前地面留存的4根石柱,顶部有鹰、公牛、狮子、人像等精美石雕,柱身刻有铭文,显示出当时精湛的建筑技艺。该古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之前相关考古研究进展比较有限。
安卡拉大学地质科学应用研究中心教授塞勒玛·卡德奥卢介绍,研究团队在此次勘测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技术,通过发射并回收无线电波,绘制地下结构的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探明古墓的具体位置和整体构造。早在2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曾借助钻探机等设备圈定古墓大致位置,但始终无法确定具体坐标。如今借助高精度成像技术,古墓的精确方位和构造将被揭晓。
此外,探测封土堆内部地质情况,尤其是排查土层裂隙、评估遗迹结构稳定性等,也是勘测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土耳其东南部发生大地震,卡拉库什古墓部分地面遗存石柱倒塌破碎,文旅部门迫切希望了解地下遗迹的安全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当地文旅部门表示,地质雷达的成像原理基于无线电波,可在不挖掘的情况下勘测目标,且电波对古墓本身的损害较小,可将勘测作业对遗迹的损害降至最低,这是他们选择该技术的主要原因。
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文化遗产丰富。数据显示,其境内有将近2700处历史遗址。为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土耳其文旅部成立“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局”负责统筹管理工作。近年来,该部门与土耳其安卡拉大学、中东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将地质雷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卫星遥感、光谱分析等科技手段应用于遗迹发掘与文物修复工作中,助力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领域取得新发现。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