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39:20 来源: sp20250108
网络纪录片《光照临川》于2020年年底启动策划,历时近两年半完成创作推出。作品以江西临川文化为支点,力争用全新数字化形式赋能古老悠久的地域传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纪录片,为一座城探寻人文脉络,从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品时长共80分钟,分《家国》《风骨》《心宇》三集,以“临川才子”中的代表人物王安石、汤显祖、陆九渊、曾巩、晏殊等为明线,以古代临川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临川书院为暗线,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出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当代价值。片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同时,“光照临川”也寓意通过“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使抚州古往今来的人文之美、遗迹之美、生态之美如一幅幅画卷般徐徐展开。
大家喜欢看纪录片,是因为这种非虚构的影像载体,有着可信度高的先天优势。这是一种相对真实的文化产品,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发公众思考。在纪录片打磨之初,我们坚持保证其源头的真实性和学术性,“溯源”工作是前期创作的重中之重。采风期间,我们走遍抚州的十一个县区,寻访当地相关人员近百人,先后组织“临川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剧本打磨会、审看会等十余次。临川文化历史久远、厚重深刻,如何概述临川的文史脉络颇有难度,这既要有驾驭文字的掌控力,又要有对文史知识信手拈来的松弛感。我们邀请楼宇烈、邓小南、濮存昕、邹锦良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共话临川文化,以夯实作品坚实的学术基础。
一部纪录片想要受到大众的关注和欢迎,不仅要有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情节,还要有新颖的表现形式。纪录片要想讲好抚州故事,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就要重视故事化构建,增强内容的戏剧张力,不断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光照临川》选取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临川人物和临川故事,有的借古喻今,有的古今融合,其中包括王安石的勤学故事,曾巩的廉政家风故事,陆九渊的辩论故事……也有当下正在发生着的白舍窑、傩舞、青田书院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以点带面串联起临川文化的宏大篇章。
视觉呈现也是一部纪录片的关键。在情景还原特效板块,我们除了全部采用超高清4K拍摄外,还充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镜头的构图、用光、变焦、影调等特有的表意功能加上技术上的强化,让作品在叙事格局上充满张力。我们也在镜头语言上追求创新,试图通过凝练的画面语言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引发深层次的联想与感悟。
纪录片要实现“破圈”传播,就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增强产业要素,同时注重“文旅融合”的探索。在策划之初,我们就试图将临川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等集合成一个特定形象,有血有肉,有温度,公众又乐于感知。我们希望探索推出这样一个地域文化形象,激发更多年轻人产生亲近、探寻、了解临川文化的愿望,并设计策划了后期的临川文化数字展览全国巡展、临川文化城市形象设计等环节,从而引领人们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关注历史人文的脉络。
回顾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我们试图用影像方式点燃“临川之光”,进而打开一扇“时光窗口”,探寻临川文化的自然、人文、精神所蕴含的生命力与活力,讲述跨越几个世纪的传奇历史,也回答“光照临川之笔”那束光因何能照耀至今。
(作者:宋亮,系纪录片《光照临川》总导演)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