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9:08:40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湖州12月27日电(胡丰盛)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进入21世纪,浙江湖州在发展中迎来一系列历史性跃升,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湖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重构乡村 夯实基础才会稳
群山满目叠翠,竹海连绵不绝。
走进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沁人绿意直抵心间。村口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是指引一代代人“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明灯。
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不过,曾经一度,水带给人们的不是“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荷叶珠子,水晶晶的雨巷……”的意境,而是“到河里洗拖把都嫌脏”的尴尬。
长兴,河道呈酱油色。有人将烟蒂朝河里一扔,燃起了火。
安吉,鲁家村流传的一首顺口溜,说得很形象:“垃圾堆成山,污水遍地流,蚊蝇满天飞,臭气四季吹。”
不改变脏乱差的现状,“诗画江南”“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2003年,浙江省委做出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3年至2007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0000个左右;2013年到2015年,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彼时,浙江首次“千万工程”现场会就是在湖州市吴兴区召开。当时的湖州通过开展改水、改厕、改路的“三改”以及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六化”行动,建成了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跑在了浙江省前列。这些村子中,就包括安吉余村。
借着东风,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村诞生,2008年,湖州顺势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
在湖州,乡土空间开始重构,作为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的主要场所,乡村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同年中央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第一起草制定单位就是湖州安吉;2022年,湖州先后在浙江省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从梦境照进了现实。
活力乡村 村民受益才能久
短短20年,“美丽乡村”竟收如此成效,人们惊叹于浙江乡村变化的“快”。
安吉县鲁家村的“逆袭”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过去的鲁家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记得很清楚,新班子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安吉187个村的卫生考核中倒数第一,这犹如“当头一棒”。“美丽乡村”开始后,村委会面临第一个难题:“村庄如何复绿?”
“清理垃圾。”裘丽琴说,垃圾入桶,看似小事,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垃圾清除后,鲁家村修建了一条长达9华里的小火车,引进18个布局错落的家庭农场,为村里带来10多亿元工商资本,被誉为“诗和远方的田野”。
乡村网红打卡地,深蓝计划X的爱心型湖泊 受访者供图“美丽乡村,实质上就是民心工程。15年来,我们的每个项目、每项规划都听取农民建议,尊重农民选择,让农民受益。所以,乡村才有活力。”湖州相关方负责人的话印证了这一观点。
记者在湖州采访中,也感受到了这种蓬勃的乡村活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让人向往。山脚下的妙山村,原来是个矿山村,如今,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山村已经吸引了200多位年轻人返乡创业。2013年,汪士良返乡种植黄桃,成为当地从事新型农业的第一人。从5亩地到50亩地,汪士良探索汪士良探索“农旅”跨界,办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黄桃也供不应求。“现在村里有20多户(跟着我)种植黄桃,每亩能有1万元的收入,腰包越来越鼓!”他说。
和汪士良不同,民宿主赵丽敏是在2021年与妙山村结缘的。
“对房间的改造并不需要过多修饰,通透的落地窗,就能让游客开门见山,满眼皆景。”闲庭、猫狗、诗书,赵丽敏过上了理想生活。2022年,妙山村新增30余家本地民宿及农家乐,实现接待游客36.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1亿元。
“把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与难中之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合一起,既是一个强农美村富民的惠民工程,又是一个生态环保工程。”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委农办原副主任顾益康认为,湖州的成功之处就在此。
20年间,湖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8倍,从5052元增加到44112元,收入倍差从2.25:1缩小到1.52:1。
希望乡村 吸引青年才能活
“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如是说。
余村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 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文字下乡,也意味着青年人才的返乡。在湖州,“各美其美”的乡村,因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原乡人的纷至沓来,“高颜值”向“高市值”转型。它的活力,离不开软件支撑——湖州把“加强公共服务”和“吸引青年下乡”当做“两翼”。
走进德清县五四村的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感慨现在办事的方便之处:建房手续、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德清县城去受理的繁琐业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思维,湖州将公共服务延伸向农村,加快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优质共享,累计服务人群超2000万人次。“人不舒服了不用去城里,村里的卫生服务站就能量血压、做B超、验血,服务没得说。”提起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村民李金珍就竖起大拇指。
未来,湖州的乡村未来走向何处?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说,以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湖州以“千万工程”造福“千万百姓”,不仅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域一风光”的美丽画卷,更推动乡村从“高颜值”向“高市值”华丽转身,于是,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网红文创等新业态,让农村人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鼓起腰包。
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和“青来集”青年社区,一千多名年轻人集聚这里,山水田园间实现“诗与远方”的理想。
在安吉县红庙村,深蓝计划X名声大噪之后,曾经的乡镇小学老师程铄钦,正忙着去北京、上海等地分享“致富经”,他从未预料到,因为一家咖啡馆,自己走上了“大讲台”。
在南浔区窑里村,北大研究生黄彬彬带领一支90后的乡创团队扎根于此,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
20年来,湖州乡村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600多个乡创团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新反应、重塑新业态、催生新经济。
20年耕耘,还带来了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湖州在公共服务、人的素质、产业政策方面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乡村不仅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也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希望田野”,城市、乡村越来越趋于一体。(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