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文化中国行)

发布时间:2024-12-29 10:00:00 来源: sp20241229

  图①:新疆天池景区。   张 昀摄(影像中国)   图②:安徽黄山休宁县乡村风光。   施亚磊摄(影像中国)   图③: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吴勇兵摄(影像中国)   图④:海南万宁石梅湾。   刘国兴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等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细观旅游市场,新看点不少:

  去乡村来一场“性价比之旅”,看看老建筑,品品特色菜,城市周边的短途旅行,对价格和时间敏感型游客很友好;“宅”在酒店赏花看海,原地休闲,彻底放松式度假,是很多上班族的首选休假方式;借由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旅游让人仿佛置身另一段时空……

  在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在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看旅游业如何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编  者

 

   乡村旅游呈现新亮点

  到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宿、品尝美食,已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提速,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给游客带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到30亿,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已成长为万亿级收入规模的新兴产业。今年“五一”假期,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2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518.1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8.9%和12.3%。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明确深入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等具体任务。

  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休闲度假激发新活力

  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旅游市场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客总接待量155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较2019年同期增长27.9%;旅游总收入69.98亿元,同比增长13.8%,较2019年同期增长29.4%;从业总人数43.19万,同比增长11.8%。

  文化和旅游部已公布6批次6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断涌现,增加了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表示要加快推进国民旅游休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闲空间等具体举措,进一步激发旅游休闲发展内生动力。

   智慧旅游带来新体验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沉浸式戏剧“永乐长思”的演出空间引入科幻设定、使用数字技术,带领观众穿梭不同时空;在上海天文馆,通过深化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观众可以体验到各种天文现象……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为旅游业带来“蝶变”。

  智慧旅游是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经济业态。据测算,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1万亿元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旅游市场。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已有3382个4A和5A景区实现了5G网络覆盖,占4A和5A景区总数的89%;智慧旅游住宿企业规模增加显著,国内智能、智慧酒店及民宿超过15万家,其中,近1—3年内成立的占比48.6%。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推出首批42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这些新空间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博物馆等场所,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可以深度介入旅游场景,进行互动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实现消费总额超2.2亿元,吸引消费者超430万人次,成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

 

  专家点评

  我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的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乡村旅游不仅是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还吸引城镇资本、人才、技术进村下乡,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翟向坤  

  放松身心、感受文化、体验新奇的旅游休闲需求正快速释放。激活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更大潜力,需要在供给侧下功夫。紧跟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休闲度假旅游高质量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敏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旅游方式逐渐从走马观花式的“赶景点”向深度游览、互动式休闲转变。运用新技术打造新场景、新体验,可以有效提升游客参与感。文旅企业应紧跟消费趋势,打造多样化、高品质的智慧旅游产品,激发文旅消费的更大潜力。

  ——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  

  (王珂采访整理)

 

  环岛自驾惊喜多

   本报记者  曹文轩

  “喝着椰子水,欣赏海滨落日,这样的时光真惬意啊!”在海南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等候登船返回湖南的王顾欣回味着海南之行,意犹未尽。

  “起初只想到海口看一场演唱会,没打算待太久。”王顾欣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做了一番攻略后,决定在海南之行的行程表里加上环岛自驾和免税购物。环岛自驾期间,他走走停停,“一路走来处处是美景,还有不少收获。”

  什么收获?澄迈的桥头地瓜、万宁的金钻凤梨……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沿路的村子、驿站各有特色,农产品现摘现买,可以带回家送亲戚朋友。”他说。

  令人惊喜的还有旅途中的“偶遇”:在海口骑楼老街,碰上非遗文化展演、国潮汉服巡游;在文昌淇水湾海滩,和上万名游客同看火箭发射升空……“这是意外的礼物!”王顾欣回忆着,兴奋溢于言表。

  为了让旅游“流量”变“留量”,海南去年出台若干措施,提出从10个方面开展文体活动。一年多来,各类活动不断,不少游客和王顾欣一样,赏美景之余,还能逛展会、看表演……海南游有了更多新选择、新玩法。

  为迎接“中国旅游日”,海南自5月1日启动主题月活动,包括旅游消费券发放、万店齐打折、公益性惠民演出等,共推出286项活动。“海南还将陆续有更多市县、涉旅企业推出惠民措施和促销活动,欢迎大家畅游海南。”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别之际,王顾欣来到候船大厅的免税提货点。“免税品是买给家人的,用上政府发的消费券,叠加折扣,便宜了不少。”他说,这次走的是环岛旅游公路东线,玩得很尽兴,下次准备带父母一起来,感受西线的风土人情。

 

  太行水镇农家乐

   本报记者  张志锋

  5月18日,河北易县安格庄村,村民赵东玲不断接到订餐、订房的电话。“明天是‘中国旅游日’,景区推出好多免费项目。我们家小院的客房全满,来了100多人。”赵东玲说。

  “过去一年就忙几个月,现在一年忙到头。”虽说忙,但心里美滋滋。赵东玲的小院,是当地乡村旅游的“温度计”:最早是5间瓦房;不够用,盖起一座二层楼,多了4间房;刚用几年又不够,拆掉二层楼,重新盖起三层楼,共有40间客房。

  村子紧挨着易水河上的安格庄水库,邻近狼牙山风景区,但以前游客却并不多,赵东玲的生意不温不火。她说,大伙儿当时在水库网箱养鱼,“好风光被破坏了,游客当然少。”后来县里下大力气保护生态,取缔网箱等无序经营。

  山坡绿、水库清,旅游旺。为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把水库改称易水湖,引入社会资本,在安格庄村建起“太行水镇”。近年水镇等周边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在易县,各类“农家院”发展到500多家。

  传统的太行山民居、田园生活,让众多游客在这里找到了“山水间的家”。

  “看车牌,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游客最多,大多是回头客。”赵东玲在院门口招呼着客人“回家”。

  水镇里,水街、山货街、小吃街上人流如织,一家“网红”缸炉烧饼店前排起长队,烧饼金黄酥脆。“一口就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游客说,“趁热尝尝,再带几个回家。”许多年轻人拿出手机拍照打卡,有的还开起直播。小河边,游船上,几个女孩身着汉服,风姿绰约。

  赵东玲的父亲以前是渔民,如今在景区开游船。村民以荒地荒山入股景区,收益有分红,打工得工资,村里有九成的劳动力参与旅游业,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9000元增加到去年的约28500元。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9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