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1:28:04 来源: sp20241223
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对于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也是乡村产业中潜力大、效益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不仅是现阶段立足国情农情、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必然之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这对于抓稳牵牢“土特产”这个牛鼻子,有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需提升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的转型升级道路。首先,可依托机械化巩固农产品初加工“基本盘”。加强农产品初加工技术装备自主研发,推广绿色清洁、智能高效农产品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加快建设重点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生产服务体系。其次,积极引导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学研结合,扩大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变“原字号”为制成品。最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同时,着力构建原料基地、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的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需在健全流通网络、补足流通短板上持续发力,实现加工流通协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是相互配合而非彼此孤立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适时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加速形成农产品加工向主产区、特色优势产区、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的格局。一方面,以完善冷链流通为突破口,实现减损增效,调节市场供需。深入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强大型冷藏保鲜、仓储物流等保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重塑与升级,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和灵敏度,提升流通全过程的管理和经营效率。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需把新业态作为重要发展机遇,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下,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与日俱增,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新业态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主动改进生产和供应模式,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更好地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群体、场景的需求,实现自身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把就业增收的机会留给农村和农民。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连接三次产业、农村城市两大板块、企业农户消费者三大群体,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在实践中,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各类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实现就地就近增收;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稳岗扩就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使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作者:肖 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