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锐评: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发布时间:2025-01-01 17:14:40 来源: sp20250101

  互联网连接了无数心灵与思想,然而在这片繁星点点之中,也难免出现些许暗影。近年来,个别用户通过发布、传播一些出格,甚至是极端的言论来吸引眼球,从而获得流量实现牟利。其中有一些以“爱国”为名的声音,挂钩某些热门地点、人物或者事件,让不了解事实经过的网民看了感到气愤,其实际效果则是助长了非理性情绪,不利于我国当前加大开放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的大政方针。多个社交平台已经相继出手干预,实施了一系列引导措施,通过凝聚社会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打着“正义”的幌子,一些极端言论暗流涌动,互联网的特征放大了它们对国家利益的危害性。借助算法和流量的推动,这些言论在社交网络上迅速扩散,甚至通过代理账户和“虚假认证”等黑灰产手段引发争端,进行流量操纵。极端言论常以误导性描述和情绪煽动为手段,个别行为者或组织利用这些手段在网络上散布恐慌,误导公众认知,扰乱公众情绪,引发负面舆情,激化社会冲突,甚至影响外界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认识。

  在这个同球共济的时代,我们更应展示一个开放、包容、理性的大国形象,为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些将极端行为美化为“英雄”的言论,不是真正的爱国,不仅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捕捉和放大,成为攻击我国的工具,还可能让国际社会误解我们的社会风气和法治水平,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相信这是任何真正的爱国者都不愿意看到的。胸怀大局,方能行稳致远;心怀仁爱,方能天下归心。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真正的爱国者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和理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应对挑战。

  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经济和政策层面的开放,更是文化和社会的高水平开放。清理极端言论,有助于营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交流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全球化的进程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密切。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我们更应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积极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开放心灵,世界为友;包容万象,天下大同。尤其是我们的民间外交,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往仍然应该持续加强,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和平是灯塔,理性是航标;文明是桥梁,共识是大道。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立场,坚决反对任何煽动暴力和挑起对抗的行为。极端言论同中国和平与发展的立场背道而驰。网络平台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阵地,理性、文明的讨论是健康网络生态的基石,这也是公共讨论应坚守的底线。

  相比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和虚拟化的特征,容易使个别网民失去言论的边界感和责任感,漠视法律,破坏社会和谐。我们需要在网络空间对冲多元意见,在确保不发表谣言等有害言论的基础上,让每个人充分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言论自由。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杜绝“唯流量论”,AI推荐引擎还应有伦理价值考量。平台应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在网络空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公共舆论环境。

  舆论活力有助于带动社会活力,社会活力可以促进经济活力,经济活力又与国际交往的活力息息相关。在万物互联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也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海纳百川,少一些固执己见;多一些宽容大度,少一些针锋相对。共同营造理性的网络环境,才能为塑造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添砖加瓦,为团结世界大多数人和国家贡献力量。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