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防范毕业生求职“踩坑”

发布时间:2025-01-08 00:53:32 来源: sp20250108

  近段时间,在求职市场上,一些高校毕业生不时遭遇骗局,被“割韭菜”。比如在一些职业中介服务中,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招聘公司,以及形形色色的所谓资深从业“导师”,以进名企、拿高薪为诱饵,采用虚假宣传配合社交圈“杀熟”的方式,向求职大学生收取高额费用。更有“黑心”中介开发出“假实习”“培训贷”等职场骗局,令不少毕业生落入陷阱,最终钱财、岗位两空。

  “割韭菜”盯上求职高校毕业生危害极大。一边是某些公司和个人已经形成成熟的套路和完整的上下游链条,另一边是不少毕业生涉世未深且缺乏社会经验,因而极易受到利诱,上当受骗。作为受害方的高校毕业生处于相对弱势,很多情况下“被割韭菜”还不敢投诉,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这一乱象如果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就业市场的良好氛围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此,社会上下、校园内外要形成合力,构建让“割韭菜”行为无处遁形的坚强“盾牌”,维护就业市场健康稳定,为毕业生进入职场护航。

  一方面,建立就业诚信体系。将用人单位、职介机构、毕业生和高校都纳入进来。用人单位不得为了追求发展利益动辄随意毁约,尤其是集体性毁约。职介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劳动中介服务,不得为了经济利益越过法律红线和社会道德底线。高校要对毕业生加强诚信就业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另一方面,加强就业市场治理。建立人社、教育、司法等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加大对“黑职介”的惩处打击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营商环境建设挂起钩来,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质效,定期开展人力服务市场专项整顿行动。

  此外,建立就业预警机制。实行“黑名单”制度,将不具备服务资质或违法开展服务的中介机构以及违法服务项目等,列入校园招聘、社会招聘黑名单,并向全社会公布。加强警示教育,跟踪就业诈骗新骗术、新花样,向毕业生和学校及时发送警戒提示。加强就业现象研究,针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介入分析预测模型,科学预测行业核心发展指标,指导毕业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李正学)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