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热气腾腾”的冰天雪地

发布时间:2025-01-01 15:24:41 来源: sp2025010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4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开幕两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场馆去看一看。

  2023年11月以来,2023—2024的冰雪赛季拉开帷幕。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有18项、国内冰雪赛事91项,其中,有很多的冰雪赛事陆续在北京和张家口冬奥场馆举办,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一场场的“冰雪盛宴”,一次次的激情澎湃。

  两年过去了,北京冬奥会赛事早已落下帷幕,但这些场馆从来没有闲着。国家速滑馆也被称作“冰丝带”,1月27日下午4时多,当记者来到“冰丝带”的时候,很多滑冰爱好者已经在收拾装备、准备离场,还有很多利用这最后的时间,享受着冰上快乐。一个小小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据一家人介绍,李轩昂过去学过轮滑,两年前在电视里观看北京冬奥的比赛,激发了李轩昂对上冰的兴趣,于是就改学了速度滑冰。现在,两年前的“冰雪种子”,已经发芽长大。

  一位老人同样引起记者关注,冰场上的淡定姿态,让人瞬间联想起当年驰骋于八一湖、什刹海冰场的老炮儿们。

  老人名叫刘春起,今年70岁,住在西客站附近,距离“冰丝带”20公里左右,开车也要将近一小时。儿子给刘春起办了“冰丝带”的畅滑卡,一家人经常来“冰丝带”体验冰上的快乐。

  2022年7月,“冰丝带”正式向公众开放,北京冬奥“最快的冰”与“大众的冰”开始实现无缝切换,至今已经累计接待游客和滑冰爱好者56万人。

  北京冬奥赛后,不论是“冰丝带”还是“水立方”,都更加重视了“体育+科技+文化”的业务升级,都引进了高水平的专业合作团队,开办体验、训练等课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有不同的选择。

  “水立方”作为“双奥”场馆,不断进行着升级改造。2008北京奥运会后,为了让公众有更好的体验,场馆运营面积从原来的4.9万平米增加到7.7万平米,北京冬奥会又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改造方案,变身为“冰立方”,赛后,科研团队又利用科技手段对场地、环境进行系统改造,以适应高水平大众需求。作为“双奥”遗产,也为世界大型体育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游泳中心副总经理吴念:“从2008年夏奥会之后,就经历过一个长达13年的赛后运营完整阶段,确立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和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场馆发展格局。曾经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盛赞为‘设施最完备、开放程度最高、运营效果最好的奥运场馆’。”

  两年来,包括“鸟巢”在内的三大场馆群,承担了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在奥运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下推广群众健身,开办了一系列精品文化休闲活动以及传承和弘扬奥运精神的公益行动。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冬奥标准的运行机制、智慧场馆的升级体验,实现着冬奥遗产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023年2月1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提出,传承和利用好冬奥遗产成果,将有助于持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在首钢园,首钢冬奥广场已经变成高效办公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花园式总部办公园区。2022年揭牌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经有8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入驻。以首钢滑雪大跳台为坐标原点,时尚、高端、休闲的商业元素日益繁荣,年吸引游客上千万人。这些升级改造,都是充分契合了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延庆,也正在利用冬奥遗产,打造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新名片”。

  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总长度21公里,冰雪爱好者可以体验其中14.5公里的全国最长雪道。记者看到,不同的雪道上,一边是专业运动员正在备战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一边是冰雪爱好者们在尽情享受冰雪激情。

  延庆是北京地区生态涵养最好的地区之一。古老的长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留下的世园公园,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遗产,也给延庆的文旅发展、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延庆。而延庆也在顺势而为,打造出一系列文旅精品。

  北京市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满利:“第一,要有文化的精品,比如,延庆的长城文化、生态文化和冬奥文化,这就是延庆旅游的内在灵魂;第二,应该有服务的精品,比如,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热情的服务,这是延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第三,应该有体验的精品,比如,特色产品。”

  这两年,随着北京冬奥带来越来越多的冰雪流量,延庆更加注重冰雪经济,挖掘打造精品的冰雪旅游项目。龙庆峡是延庆传统的旅游景点,今年,首次在冬季开放了峡谷景区,每到周末、节假日,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接待能力。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两年来,用好北京冬奥遗产,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在不断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延庆在抢抓机遇,而张家口也在顺势而为。

  2022年北京冬奥这一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是33008亿元,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一大批冰雪产业项目开始在张家口落地生根,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仅2022年一年,张家口就有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赤城海坨小镇旅游度假区等139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

  河北张家口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白晶:“两年来,我们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和绿色农牧六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2%。现在张家口市以冰雪作为产业落地投产的项目已达到23个,累计实现产值12.1亿元,初步建成个人到场地,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运动体验会展全覆盖的冰雪运动装备产业链。”

  根据电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从2023年11月初北方地区入冬以来,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09%,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147%。冰雪“冷资源”持续助力着冰雪运动、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化成“热效益”。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自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冰雪经济没有冷下来,反而越来越热,正在持续释放红利。“热”力十足的中国冰雪经济仍然在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央视网)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