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5-01-01 10:22:02 来源: sp20250101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新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描绘宏伟愿景、饱含殷切期望。

过去一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新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给人力量、催人奋进。迈向崭新的一年,我们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编  者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

脚踏实地,练就兴农本领

本报记者  吴  月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这让在宿舍聆听新年贺词的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高铭阳备受鼓舞。

“粮食获得丰收,也有我们科技小院学生的点滴贡献。2023年,我在吉林省梨树县玉米科技小院驻扎了200多天。我们观察到,老乡们更多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高铭阳说。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指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播种、取样、测产……在梨树玉米科技小院的7个多月里,高铭阳经历了玉米从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写下的160多篇小院日志,记录了作物的茁壮生长,也见证了自己的点滴成长。他深入梨树县刘家馆子镇龙山村,和老师、同学一起开展玉米促根壮苗技术相关研究,促进实现增产增效。

梨树玉米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开展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2023年,师生们开展了两场田间观摩会,与当地的农技推广站等合作,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

下地种田、吃住在农村,苦不苦?“在农村当然要比在学校苦,但年轻人就要‘自找苦吃’。况且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多了,天气虽然寒冷,但农户家的大炕是热的、老乡的心也是热的。”高铭阳告诉记者,梨树玉米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把“自找苦吃”用作微信群名,“新的一年,我要继续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治学问、练本领,努力为农业强国建设作贡献。”

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者——

敢闯敢试,创新发展争先

本报记者  谢卫群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回顾2023年,“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寄语2024年,“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这让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仓龙深感振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当年8月,新片区管委会揭牌仪式上,孙仓龙代表新片区经济公司郑重接过“001”号营业执照:“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拓荒任务。”

孙仓龙面前的滴水湖,如一颗明珠,缀在浦东新区南汇新城。4年多的时间里,滴水湖见证着临港新片区的变化。一张蓝图、一个团队、一股拼劲,临港建设从零起步。滴水湖北侧的一环带从一片平地到塔吊林立,沙盘上的一个个模型逐渐成为眼前的一幢幢高楼。公司承担的开发建设体量超过350万立方米,占新片区在建项目总体量的1/10。

揭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8%、全社会固投年均增长39.9%,逐渐成为上海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新引擎”。在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大潮中,新片区着力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形成全国和全市首创典型创新案例超100个。

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

“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嘱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敢闯敢试,为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贡献临港新片区的力量!”孙仓龙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

合力攻关,升级太空之家

本报记者  刘诗瑶

“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聆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研制人员范高洁很受鼓舞。她所在的团队,就像“太空之家”的“大管家”,为空间站的稳定运行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组合体姿态是否正常、舱内温湿度是否适宜、各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太空授课信号流不流畅、航天员出舱安不安全……从空间站建造到如今,范高洁和同事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地球400公里外空间站组合体在太空的“一举一动”。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创新永无止境。”范高洁对此深有感触,“让空间站运转效率更高、航天员生活更舒适是我们的目标。”我国空间站完成在轨组装建造,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范高洁和同事没有丝毫懈怠。基于我国空间站的太空技术实验将越来越频繁,团队正争分夺秒、合力攻关,确保在轨安全稳定运行,提前开展空间站在轨技术升级的论证研究,为空间科学应用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团队将继续利用地面数字空间站系统开展预演、评估和验证,帮助天上空间站实现优化设计。

未来,我国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升级为“十”字等构型。“更多构型将为飞控工作带来更多挑战,但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撑空间站实现更多功能拓展。”范高洁充满期待,“在这个国家级太空实验室里,会产生更多航天科技应用成果,服务国计民生。”

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工作者——

赓续文脉,保护文化瑰宝

本报记者  施  芳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主席的话语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自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常怀颖说。

中国历史研究院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奥林匹克公园旁,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展厅里,6000余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这些都是70余年来,考古研究所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在祖国大江南北持续耕耘的成果。”常怀颖介绍。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走进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对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批高质量成果,给予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常怀颖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考古发掘工地上,2023年5月起主持富位遗址的发掘,考古成果不仅丰富了大坨头文化的内涵,也填补了该地区早商时期与晚商时期之间的文化缺环。他表示:“我们将牢记嘱托,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河北涞水县基层干部——

团结一心,重建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邵玉姿

“习近平主席对受灾地区的牵挂让我感到十分温暖,更充满力量。”聆听新年贺词,河北涞水县九龙镇纪委副书记杨春城非常感动。

2023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暴雨泥石流将通信设施冲垮,公路无法通行,九龙镇8个村庄一度处于失联状态,杨春城和镇派出所所长景剑峰一路涉险来到几个偏远村庄,通过3封“鸡毛信”向镇里及时传递受灾情况,助力救援工作有序开展。九龙镇把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深度结合,坚持从群众生活需求出发,加快灾后重建进程。

杨春城奔忙了一天,夜晚又赶往山南村村民刘会荣家探冷暖。刘会荣家临河而建,被大水冲垮了主屋。房屋重建期间,老人独自住在配房,靠小煤炉和电暖器取暖。杨春城放心不下,隔三差五来看看。

洪水退去,九龙镇重点对全镇房屋受损和重建情况进行摸排。通盘考虑重新选址,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勘察、申请规划许可,联系建设队伍入场施工……跑手续、盯现场,为了刘会荣家房屋顺利重建,杨春城前前后后跑了两个月。11月底,新房地基建设完成。

九龙镇受灾严重,有C级危房200户、D级危房104户。目前,C级危房全部修缮完成并通过验收,D级危房已拆除清理完毕并动工筹建。全镇所有受灾村民都已得到妥善安置,危房补助、保险赔付、安置补贴等资金发放到位。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杨春城表示,将努力为群众做更多暖心事、实在事,以更有力的作为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更好的日子,团结一心,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内蒙古新华林场护林员——

接续奋斗,筑牢绿色长城

本报记者  张  枨

2023年12月31日,结束了一天的巡护工作,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护林员贾玉林的脚步明显比平时更快,他要赶回家收看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是对我们的最大鼓舞。”57岁的贾玉林说,“我们要继续用科学的方式治沙造林,守护好林场的一草一木,建设好‘三北’防护林。”

父亲是新华林场第一代护林员,贾玉林打小就跟着一起种树。自1982年进入林场工作,40多年寒来暑往,他依然干劲十足。“那时遍地黄沙,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都很有激情,拿上干粮就扎进林场大半个月。”贾玉林回忆道。

经过多年尝试,新华林场创新治沙造林模式,建立起党建引领网格化治沙体系,通过引进技术、改善条件,找到了一套因地制宜、适合沙地的锁边治理造林方法,治沙造林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林场的树就像是我的孩子,看着树木越来越丰茂,再过几年我也能放心退休了。”贾玉林说,如今,儿子也加入了巡林造林队伍。

在以贾玉林一家为代表的三代护林员接续奋斗下,新华林场几十年来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栽植乔木林1.7万亩、灌木林2.2万亩,沙地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林场附近两个湖泊的水面由原来的500亩扩大到700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如今的新华林场,长满杨树、榆树、沙枣树等树苗,8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贡献一份力量!”提起新年打算,贾玉林信心满满。

        

本版策划:殷新宇、程聚新  

版式设计:沈亦伶

融媒创作:刘莉莉、罗彦、卢涛、娄霄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1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