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推新工具,市场别担心年底缺钱!

发布时间:2024-12-21 10:37:34 来源: sp20241221

(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文/夏宾

  中国央行再推新工具!

  28日,中国央行发布最新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梳理央行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根据期限由短至长,主要包括: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债买入和降准;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较为欠缺。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此次央行在现有工具基础上推出买断式逆回购,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为何此时推新工具

  Wind数据显示,11月、12月各有1.45万亿元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量,达到目前MLF余额的40%。再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年末现金投放等,届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补缺压力。

  此前,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降准0.25至0.5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认为,央行在此节点上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有利于更好对冲四季度MLF集中到期,更有能力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

  据国是直通车了解,此次推出的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机构的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

  业内专家称,这既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也由于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而突显该工具仅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

  或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

  应看到,中国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是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债券押品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形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权益。更多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后,其更习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买断式回购。

  上述专家认为,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既是自身操作工具的丰富,也可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示范作用,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