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直播“新农具” 年轻人让乡村“出圈”

发布时间:2024-12-30 09:40:36 来源: sp20241230

  网络主播“转正”成青年就业新赛道

  用好直播“新农具” 年轻人让乡村“出圈”

  在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村,很多村民都守着看牟慧的直播。有人甚至不懂,大山里的手工糍粑、腊肉香肠、竹笋是如何通过小小的直播间卖到全国各地的。但他们知道,开播了就有希望,农产品就能找到更多的消费者。

  表面上看,本科毕业的杨国民放弃了大城市的程序员工作,回到内蒙古草原变成了终日与羊粪、肥料打交道的粗犷汉子。但实际上,7年的工作经历帮助他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产品营销上,将羊粪发酵肥料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打开王静的一个直播平台账号,淳朴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房前屋后、仓库大棚中,王静通过视频示范如何利用随处可见的玉米芯、秸秆种植菌菇等,帮助基层的农民学习农业种植技术。

  无论是在绵绵群山中,还是在茫茫草原上,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从城市回到乡村,通过直播改变乡村。他们有了新的职业身份——网络主播。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公布了19个新职业,网络主播位列其中。此前,网络主播已经火了几年,这次“转正”了。

  与很多久居家乡的村民不同,他们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得利用短视频、直播工具,依托家乡资源开启就业创业生涯。在日渐空心化的农村,这些返乡青年相信家乡有足够的发展潜力,用直播“新农具”切切实实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新农具”撬开新销路

  身穿蓝底粉花纹粗布大襟外套的牟慧随手从蒸笼里拿出一个“粽子”,剥开绿色厚粽叶,热气一下涌出来,把直播的镜头糊住了。当地人管这叫“苞谷粑粑”,是恩施当地的传统手工美食。

  这个在抖音拥有百万粉丝的女孩,通过直播间,把那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家乡美食送到屏幕前更多人手中。她的身后是一条农产品生产线,苞谷粑粑、豆皮、土豆粉……一年四季都有订单。

  赵聪的直播间在藕塘。她的家乡在地处长江腹地的湖北省洪湖市,有大面积湿地可以种植水生农产品。赵聪在直播时或是穿着连体衣行走在淤泥中挖莲藕,或是坐在一米宽的盆船里,将一只只藏在菱叶底下的菱角揪出来。她称这种直播方式为“体验式直播”,可以让粉丝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农产品的采摘过程。

  这样的直播方式确实很有效,洪湖的招牌打出去了,水生农产品的销路也不断打开,每到上市季节,往往供不应求。单价也随之上涨,“原本两元一斤的莲藕涨到3.5元一斤,一亩地农户可以多赚5000多元”。赵聪拿莲藕举例。此前,洪湖莲藕的地头价被来收购的商贩把持,销路单一,农户们怕藕烂在手里,往往只能低价卖出。

  有人归隐大山,有人回归水乡,也有人重返草原。内蒙古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杨国民,先是做了几年程序员,后来又转到电商领域,月薪过万。他的父亲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经营羊粪肥料厂,近些年因年纪渐长有些力不从心。2021年,杨国民选择接手父亲的生意,变成了“小杨厂长”。

  以往,他家的产品主要销往南方一些花卉苗木基地。“但我看好‘阳台经济’,羊粪肥料在城市家庭也可以用。”杨国民决定彻底改变羊粪发酵肥料这门生意。

  顺着这个思路,杨国民对产品进行革新。经过长达半年多高温发酵后的羊粪肥,没有了异味,养分却更高,成为养花种菜的好帮手。此外,他还开发出多种规格的产品,原先都是80斤一袋,现在有5斤装、10斤装等不同规格,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我爸那一代人做生意,需要跟客户吃饭喝酒维护关系,我真的应付不来。”不善言辞的杨国民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坦言,开辟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渠道是他不得不做的事,“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刻意培养,只要他们使用产品后发现有效,就会重复购买”。

  现在,杨国民的产品在直播间受到粉丝追捧,秋冬淡季时,一个月也可以平均销售5000单,差不多是100吨,销量和效益比父亲经营工厂时提升了1倍。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产品面向更大的用户群体,经营风险降低了许多。

  这些羊粪原材料来自周边四五十户固定合作的牧民家庭,“他们一般自用一部分或者直接废弃”。杨国民以每吨15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为牧民们带来每年数千元的收入,因此,很多牧民自己开车把羊粪送到工厂。

  探索人生另一种可能

  每次出差回到洪湖,当车子驶近高速公路出口时,赵聪总会习惯性地抬头看一眼路边的广告牌,上面印着她的照片。

  照片中,她头戴草帽,抱着一根色泽鲜亮的洪湖莲藕,莲藕是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洪湖市,印有她照片的广告有很多,高挂在服务站或从武汉、岳阳、赤壁等地通往洪湖的高速路口。

  刚回家卖莲藕时,赵聪看着当时的广告牌调侃,“哪天能把我的照片也印上去”,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然在不久之后成真了。

  然而愿景的实现之路并非坦途。最开始的半年是她最沮丧的时候,有一次,她直播了大半天,观看的人数却只有几十个,漫长的时间里她都像在自言自语。“那次之后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再开播,打击很大。”赵聪回忆。

  发展中的事物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牟慧经历了数不清的冷嘲热讽。

  大学毕业后的牟慧,先是在武汉从事农产品门店售货员的工作。很快,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销售业绩要求、客气而有距离的社交,让这个乡村姑娘想家了。

  牟慧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家尝试直播时的不知所措,她只是把手机支在那儿,一边干家务,一边寻找话题,“大家好,我正在炒腊肉,你们要不要腊肉?”

  那时,在当地人的观念里,返乡被定义为失败者的选择,牟慧也被村民打上了“在城里混不下去”的标签。她的遭遇也是几位受访者都有过的经历。

  王静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家人主要以务农为生。曾下定决心走出大山就再也不回来的她,没想到有一天会因厌倦大城市长年累月的奔波,选择回家,尝试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面对周遭的白眼、家人的不解,还有未来的不确定性,王静选择咬牙坚持,并尽快证明自己。“我一定要给别人带来价值,我的内容才有意义。”王静非常清楚自己账号的定位,她最拿手的,无疑是在菌种公司工作多年积累的菌类种植技术。

  于是,王静开始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分享和传播农业技术。在她的账号里,绝大多数是分享种植平菇、木耳、茯苓、黑皮鸡枞、灵芝、竹荪等各类菌种的内容。王静的粉丝中,一部分人觉得王静分享的蘑菇种植方法简单,只需在菌棒或蘑菇盒上喷点水就能出菇,可以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食用菌,补贴家用。还有一部分人有规模化种植需求,希望学习技术以增收。

  王静坦言,在乡村,在直播间,她探索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每当全国各地的农户将他们出菇的视频反馈给她时,她就觉得成就感满满,“我实现了更多个人价值,人生也非常有意义”。

  给家乡带来真真切切的改变

  9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新电商大会上,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了“优质主播培育工程”首批优质直播间(主播)名单,记者采访的这4名青年榜上有名。他们扎根乡村,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间发展乡村产业,给家乡带来真真切切的改变。

  在牟慧的直播间,最高峰时期,光苞谷粑粑一款产品的订单量就达1.6万斤,这意味着,当地至少要有两家食品厂同时为她供货才能供应得上,最早的生产作坊已经满足不了这么大量的需求。

  拓展工厂建设,聘请生产工人,牟慧把目光投向了村里有时间、有手艺的宝妈们。牟慧向这些宝妈提供了兼职岗位,大多数宝妈一天可以挣到一两百元。这样的收入在全村都是可观的。

  此外,为了保证厂家生产线全年可生产,牟慧及其团队储备开发了50余种恩施农副产品,还在恩施市、建始县等地投资建设了食品加工厂生产线,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们不仅要教会农民种植,还要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王静说。她售卖的茯苓、魔芋等农产品都来自周边农户,直接帮助八九百户农户实现增收。通过她直播间售卖到全国各地的食用菌棒来自合作厂商,而此前,菌种厂销售菌种需要用车子拉出大山,不仅销路不通畅,温度升高之后,菌种还会损失。

  王静拿销量最高的平菇菌种举例,一斤菇的成本只需要1元左右,拿到市场上,能卖到5元到8元,净利润在3元到5元,可以比较显著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让她印象深刻的粉丝是一名来自湖南的69岁老人,“这位老人家看了短视频之后找到我说他也想种,我就随时给他指导”。一天,他高兴地跟王静分享,自己摘了3筐菇到市场上去卖,不到1个小时就卖完了。

  如今,王静的团队已经扩大到8个人。“包括我在内,一共有4个大学生。”她说,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3岁,都是在自己的带动下,从城市返回家乡。

  除了在产业链的最上游受益的牧民,在杨国民的羊粪发酵厂,还有六七个工人在忙碌着,赶上生产旺季,他还得招聘不少临时工。

  每年都有超过7500万斤莲藕从赵聪的仓库销往全国各地。给莲藕裹泥、缠保鲜膜、装箱、贴标签、入库……在此辛勤工作的工人都是跟藕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他们指甲深处嵌着长年累积的青泥。成千上万斤的藕整齐地排列在冷库中,几个小时后将被装车发出,这是从未有过的好光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1月07日 03 版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