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0:11:52 来源: sp20250104
考古探方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遗址加固作业;探方之外,参观团队跟着讲解员的步调聆听发掘成果,这样的边发掘、边展示场景,几乎每天在河南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上演。
以往基于文物安全等因素考虑,发掘中的考古遗址多神秘且“门禁森严”,极少对外开放。近年来,文博考古持续升温,公众对考古发掘现场工作愈加关注,中国多地也在逐步探索将正在发掘中的考古遗址对社会开放。
作为一处正在发掘中的考古遗址,过去四年,州桥及汴河遗址一直坚持“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原则,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为便于公众参观,河南文物部门在考古探方上架大棚,四周建栏杆、筑栈道,还配套研学教室等,以提升考古遗址“颜值”。
“四年来,已有约5万人走进这里。”该遗址研学教师朱彦蓉介绍,公众预约成功后即可进入遗址发掘现场,不仅有专人讲解考古进程及成果,“围观”考古工作者发掘过程及目睹文物出土过程,还可体验盲盒“土层寻宝”“文物修复”。
开放发掘中的考古工地,中国多地均有尝试。譬如,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城址区、江苏徐州土山汉墓二号墓等考古遗址,已进入“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边利用”的新阶段。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以及青台遗址举行“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参观名额几乎“秒光”。考古现场,不仅有考古人员亲自讲解发掘成果,还提供考古咖啡、印章打卡、考古工具体验等。
“在考古工地的研学体验感很好,能学到考古知识。”郑州一名学生家长左佳如是说。
今年3月,刚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永城王庄遗址,也迎来多批次研学的中小学生。该遗址考古队领队朱光华认为,开放式考古,可以消除公众对考古发掘工作的神秘猜想,回应公众关切。
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高陵曾引起争议,主持该项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争取让考古发掘工作更多地向公众开放,让公众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同时,考古研究人员要努力做好考古科研工作,用更具说服力的科学成果来应对各种质疑,这本身就是一个宣扬科学战胜谬误的过程。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涛表示,通过开放考古工地、开展“边发掘、边展示”等方式,让公众了解考古的研究过程,既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又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记者 韩章云)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